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及财会监督的决策部署,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监督理念,交通运输厅近日印发《推进交通运输领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及财会监督的决策部署,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监督理念,交通运输厅近日印发《推进交通运输领域预算绩效监督“三管三必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通过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切实提升交通运输领域财政资金使用质效,确保资金规范运行、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四川省交通运输领域预算绩效监督“三管三必须”工作流程》以附件形式同步印发,细化各环节操作规范,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提供行动指南。
《方案》明确,“三管三必须”即“管资金必须管绩效和监督,管项目必须管绩效和监督,管政策必须管绩效和监督”,要求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绩效监督贯穿政策制定落实、项目申报实施、资金安排使用的全生命周期。通过压实主体责任与直接责任,形成省级统筹、市县联动、多方协同的监督格局,重点围绕“事前审核评估、事中跟踪监控、事后检查评价”三大环节,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严格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申报,强化项目立项必要性、经济性、目标合理性及可行性论证。市县交通运输局及项目实施单位需科学设定量化指标,确保目标与预算精准匹配。
依托财政一体化系统和相关投资统计系统,对重点项目和资金进行动态监控。线上发现苗头性问题立行立改,线下对重大偏差项目开展专项督查,确保执行不偏航。
绩效自评与重点评价结合,项目实施单位逐项核查政策落实、资金规范及项目成效,重点评价资金量大、执行滞后、目标偏离项目,严查预算执行、采购管理、资金流向及施工质量达标情况。
主体责任:交通运输厅负责统筹全省实施方案,建立督办机制,指导省本级项目规范实施及资金合规使用;市县交通运输局制定属地细则,指导基层规范执行。
直接责任:资金使用单位严格落实“资金跟项目、责任跟资金”原则,完善内控制度,防范资金“跑冒滴漏”。
同时,《方案》强调加强财会监督与绩效管理的深度融合,要求各单位严控隐性债务、强化内审职能,并协同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形成监督合力,严守财经纪律底线。
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直接挂钩。对执行不力、问题突出的项目采取压减预算或暂停安排等措施,倒逼资金使用提质增效。此外,将通过定期“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对不合格项目按比例调减资金,并通过“清单+责任+销号”机制限期整改,形成“评价—整改—提升”良性循环,全面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安全。
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四川省交通运输领域预算绩效监督迈入制度化、规范化新阶段,将为加快建设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提供坚实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